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怎么产生的
军事夏令营专家认为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要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得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的经验,不能够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自己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是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 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难怪此时,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 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 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 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 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表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 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