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小孩子不喜欢玩的,真正发展的好的孩子是一个会玩的孩子,一个不会玩的孩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就是成人绝大多数也是喜欢玩的,玩游戏,玩麻将,玩电脑,玩欢乐谷┅┅等等,意义在哪里呢?
“行”(即游玩)的过程应该理解为“实践”的过程,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国家教育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上专门列了一门课——社会实践课,并规定了每学期都要达到一定的课时量。但学校的社会实践课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或干脆不搞,认为影响文化课学习,影响升学率,认真做的学校基本上没有,或每学期搞一次春游或秋游,但仅限于玩,没有文化含量。现在出于安全考虑,很多校长认为不搞更好,免得出安全事故,乌纱帽不保。
“学”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有效的教育是体验教育。有些家长认为,现在书又多又丰富,电视、网络等信息、媒体这么发达,又很方便、快捷,孩子为什么非要一定去游玩呢?殊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事情不亲身体验,不身临其境,是不会有深切的感受的,请问各位家长,在家里电视上或电脑上看美国大片和在电影院看美国大片的感觉能是一样的吗?很多小孩子不原意吃饭,顿顿吃饭时家长追着喂饭,你让他饿几次,尝一尝俄的滋味后,你看他还让你追着喂吗?
往往一件事情改变一个人,一句话改变一个人,一次游学改变一生。但这种改变都不是家长反复的说教、唠叨而改变的。唠叨除了让孩子心烦外,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一靠家长的榜样,仅靠说教是没有用的;二靠有教育智慧,仅靠决心和热情也是不够的。三靠有教育情境。
教育不能仅仅关注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成长。而人的精神成长不是教师和家长教导出来的,而是在有价值的生活经历中得到体验,逐步成长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