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普遍内敛腼腆,一开始都不太愿意开口说话,但两三天后,他们就能和当地孩子打成一片。
暑假,是中小学生海外游学的旺季。据估算,有的大型游学机构一个暑假就能送出一万多人。随着出国留学越来越便利,游学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从目前来看,由于游学一趟并不便宜,于是一些家长便把游学当做留学的前站,或者把游学当成了提高外语水平的捷径。但是,游学带给孩子的功能往往是“认识世界”,并不能满足家长的这些需求。
对于社会上“只游不学”、“游而不学”的批评,业内人士认为,学习在大多数游学产品中仍占较大比重,只是游学的效果被家长曲解。
游学比学更重要
游学产品有语言培训主题的、体育营、艺术营、航天营,甚至还有哈佛领导力培训营。游学的价值不在于多学会几个单词,不能仅限于语言水平的提高。游学中的学习是多方面的,即使是最简单的吃饭,也可以成为学习的途径。
游学的意义在于让孩子遇见美好。人要追求美好,应该首先知道什么才是美好。在中国,人们认为垃圾桶是非常脏的,但是孩子们到了德国,却发现当地的垃圾桶非常整洁。让孩子们更为惊讶的是,在当地人的眼里,垃圾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别让游学失去了意义
游学一定要早做规划。第一次去游学可以选择比较大众的,第二次去就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有机会的话可以多出去几次。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初高中的六年时间里出去游学两三次将成为普遍现象。
建议孩子自己出去看世,目前,每年陪同孩子游学的家长,但是并不建议家长陪同。如果孩子自己去,一切事情都需要他自己考虑,如果家长陪同,一切事情就会变成家长做主,就失去了游学的意义。同样不建议太多相互认识的同学结伴出游,因为游学不光要跟外国孩子交流,还应该跟同团的孩子交流,如果人太熟,就失去了一半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