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英联合王国的首都城市,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去年的7月25日至8月10日的英国夏令营,我有幸造访了这座将现代与历史柔和一起的都市——英国·伦敦。
坐在飞机上俯瞰伦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仿佛没有想象中的拥挤,没有想象中的污染那么严重,因为眼下大部分都是绿的,而且全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草地,绿地上星星点点的是马匹在悠闲地吃草,并不像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土地都是被房屋或者农作物占用。飞机着落后,我才惊奇的发现伦敦的繁华,庞大的停机坪,超长的起飞道(待飞的飞机就有5、6架)。
下了飞机到了入关口,我总以为英国这样的大国,肯定关口看得非常严,肯定一大 片穿着制 服的警 察把手入关口。可是令我差异的是,入关口只有两位身穿西服,大约四五十岁的“爷爷”在核实护照。两个人都非常的开朗,当我过去的时候,还笑着跟我打招呼,让我感觉这是世界上最令人轻松的入关口。出了机场,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空气非常新鲜,仰望天空,云彩的形状清清楚楚,真是舒服~~~~~~~
接下来,就是长达13天的伦敦之旅。在这段时间,我们基本上把伦敦的着名景点过了个遍。这里面有很多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那天我们全天剑桥游,真的是相当爽啊!!!上午我们在着名的康河上划船,真的体验了一次“康河渔夫”的感觉,虽然有点累,但是能欣赏到两岸的绿地,水中的野鸭,远处高耸的各个学院,真的感觉这所世界着名的大学太美了。
后来我们还去参观了最最着名的国王学院,里面的建筑都有好几个世纪的历史。仰望向上不断延伸的哥特式建筑,仿佛自己也随着柱子向天堂延伸,真的令人想入非非……(不过,在剑桥里,竟然有法 轮 功的宣传点,也难怪外国言论自由……)再一个令我难忘的就是英国的博物馆,伦敦有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像national gallery,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museum等等,每个博物馆都有很多有趣的项目,比如恐龙的动画,各种标本,还有很多科普的游戏。英国游学>>>
这项项目前,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在玩,看他们充满渴望的眼神,真是令我不得不感叹:怪不得人家素质高,原来从小教育啊~后来得知,这些着名的博物馆,对child全部是免费开放,而博物馆的维修费用一部分有政府出,一部分从各式各样纪念品出,还有就是游客们的捐款。想想咱中国,哪个博物馆没有门票,对小朋友最多半价优惠,这使得许多小孩获得科普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同时,这些博物馆也有很多珍宝,大英博物馆里就有当时英国殖民时期从全球搜刮来的好东西,其中中国就有整整一层楼!!看着那么多中国的好东西都在他乡静躺,我想他们也思念故乡吧~~~
在英国我还进行了一个多礼拜的英文课程学习。英国的课堂与中国相比,简直相差太大了,英国的教室很小,容纳大约15个学生,学生们都围绕老师而坐,并不像中国,一个教室塞了六七十个人。英国老师上课时候非常随和,非常开放,一边讲课,一边与同学交流,并不死板,而中国的老师则交流的很少,大多时候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笔记本上记。
整体来说,英国的课程比中国的要放松许多,但并不失严格,那天,有个学生在课上睡觉,课后老师直接就找他谈话,警告他以后不许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也影响了一个学生的未来。英国的同龄人与我们相比真的是开放许多,他们的交流能力非常强,与陌生人聊天都是很正常的,而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教育,自然表达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哎~我真的衷心建议中国的教育改革继续的深化下去~~~~~
英国人也与中国人相差巨大,虽然人家人口没有中国那么多,但是他们的素质,他们的礼貌真的在中国之上。英国的巴士基本都是双层的,不管巴士怎么拥挤,说话的声音永远都非常小,有时仅仅是手机的铃声,乘客们都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很少有大声喧嚷的现象。巴士司机也很敬业,我们第一次独自乘车去学校时,不知道在哪站下,所以我就问司机,但司机说他在开车,不能说话。到了下一站,司机过来找到我,告诉我们在那站下,哎~~当时的感觉,真的是心里暖和极了~~~~想想青岛的巴士,简直就没法比了。车上的人打电话在那里叫叫嚷嚷,司机有时候碰见个熟人就聊个没完,有时候态度不好,还到站不停呢…………差距啊……
不是我崇洋媚外,伦敦确实好,的确文明、发达,确实让我流连忘返。之所以能出现这种状况,我相信这是极高的人口素质所导致的。马路上,一个英国人要赶路的话要说好几句:excuse me excuse me(抱歉~~);(~~呵呵,很有意思,我回国后的几天里,在上公共车的时候,这嘴里还在不停地说着 excuse me excuse me 别人都在看我,这才回味过来是在中国,~哎,这就是一种习惯)
再怎么挤的巴士,也会给老年人留出一个专用座位;博物馆里,捐款箱塞满了充满爱心的英镑;红绿灯前,司机总会让行人先行,并且车喇叭的声音基本在英国消失……似乎各个方面都体现了英国的绅士风度,也正是由于这些英国人的高素质造就了英国的大国地位。我想,中国不得不感到紧迫感。我们在极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是不是也忘记了什么呢?忘记了我们国民的素质与教育,我们是不是应该多把眼光向外看看,向其他发达国家多借鉴宝贵经验,来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