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警惕教育中的“假慈悲”!)

本色男儿俱乐部 | 2016-04-20
摘要: 此计的先决条件,一是有火可观,二是有岸可隔。一般来说,在自己不宜出战、无力出战或者不便出站时,均可采取:“观”的态度。

     隔岸观火出自《三十六计》第九计。原意同“坐山观虎斗”,当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我方既不盲目援助,也不鲁莽干涉,而是静观其变,直到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

    此计的先决条件,一是有火可观,二是有岸可隔。一般来说,在自己不宜出战、无力出战或者不便出站时,均可采取:“观”的态度。“观”的方法有多种:一是袖 手旁观,二是静而暗观,三是退而远观,四是顺而动观。隔岸观火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观”不是消极地看,除了“观”之外,还要想办法让火烧得更大,然 后找合适的机会从中渔利。没有隔岸观火就直接趁火打劫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时候火候不够,盲目进入火场不但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反而容易引火烧身。
    在男孩教育中,“隔岸观火”之计可以引申为,当孩子遇到困难与麻烦时,我们不急于去营救和帮助,而是采用“观火”的策略让孩子与困难和麻烦做斗争,或者有 意“放火”,给孩子制造困难和麻烦。孩子“灭火”的过程实则就是孩子独立战胜困难的过程、是实现自我超越和提升的过程、是对困难与麻烦深刻认知的过程、是 内心强大的过程。此时,如果 “火”太小了,达不到锻炼效果,我们可以“煽风点火”,如果“火”太大了,孩子无法承受,我们可以适当浇点水,暗地里孩子提供些帮助。最愚蠢的做法就是当 孩子身边刚起一点火,我们就帮着孩子马上扑灭,这样一来,孩子锻炼能力的过程被扼杀了,孩子没有经历过“烈火烧身”的感觉,更不会感恩于救火之人。
    在《西游记》中,把“隔岸观火”之计用得最炉火纯青的是观音菩萨。当唐僧师徒遇难时,观音总是在他们历经磨难和艰苦斗争而实在扛不住的时候,出现在“火 场”。每一次的出手帮助都会让师徒四人感恩不尽。其实,唐僧取经这九九八十一难,其中很多是观音菩萨“有意放火”用来锻炼和考验师徒四人的。如果观音菩萨 的慈悲心肠体现在不给唐僧制造困难,而是助其一路扫平障碍,这样师徒四人又怎会感恩戴德呢?即使到了西天,领回来的只不过是一些无用的经文而已,而失去了 取经过程中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救苦救难、明心见性的“成佛”过程。如果唐僧师徒四人没有成佛,即使取得了所谓的真经,他们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更没有 能力普度众生。所以观音的“隔岸观火”体现了菩萨的大爱之心,那种帮着取经人一路扫平障碍的做法,实则是不折不扣的“假慈悲”!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在教育着身边的孩子,您是在灭火、观火还是放火呢?……

上一篇:孩子心田里的两棵幼苗

下一篇:参加本色男儿夏令营让孩子有了哪些收获?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
首页
课程分类
咨询
免费电话
我的